
两小时,整个半岛在你眼前过一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片情节,而是韩国人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办到的事儿。11月2日,他们的第五颗间谍卫星上天了,这下,棋盘上的格局可就真不一样了。
以前总得看美国人的脸色,情报给不给、什么时候给,都得看人家心情。2017年那几次,朝鲜的导弹都快飞过来了,韩国军方拿到的卫星图居然是几个小时前的旧闻。这延迟可不是技术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家的卫星忙着呢,中东那边一出事,优先级立马就过去了,朝鲜半岛?先排队吧。这种被人掐着脖子的感觉,想必不好受。
所以,自己搞一套就成了唯一的出路。这次发射的第五颗星,是块硬骨头,搭载了合成孔径雷达(SAR),这玩意儿厉害就厉害在能穿透云层,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黑天白夜,地面上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朝鲜半岛冬天多雾,以前的光学卫星这时候就抓瞎了,现在等于给韩国开了一双全天候的眼睛。
这五颗卫星一凑齐,就不是单打独斗了。它们像五个值班的保安,两小时就能把整个区域巡逻一遍。这效率,比之前靠美国卫星的4到6小时一次,快了不止一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朝鲜那边的导弹发射车,以前还能玩个时间差,在美国卫星飞过去之后的三四个小时内赶紧挪窝。现在,留给他们的躲猫猫时间,被压缩到了两个小时以内,难度系数直接拉满。
韩国人把这套东西看作是他们三轴威慑体系的眼睛,特别是那个听起来就很吓人的杀伤链。说白了,就是一旦发现你要动手,我就先发制人把你摁在原地。杀伤链的前提就是看得见、看得准,现在有了自己的卫星网络,这链条算是真正攥在了自己手里。
当然,平壤那边也没闲着。去年11月,他们也成功射了一颗马利金-1号,还雄心勃勃地计划今年再来三颗。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自打去年5月份一枚火箭在空中炸成烟花后,这事儿就没下文了。从1998年算起,他们一共试了6次,成功的就2次,这成功率确实有点尴尬。反观韩国这边,五颗卫星,次次成功。背后的技术差距,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事儿里头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马斯克的SpaceX。韩国这五颗卫星,全是他家的猎鹰9号火箭送上去的。为什么选他?便宜、可靠、发射快。一次发射的费用,外界估计也就六七千万美元,这价格比俄罗斯的质子-M便宜一截,更是不到欧洲阿里安5号的一半。SpaceX能把成本压这么低,靠的就是火箭回收再利用的绝活儿。这种商业航天的崛起,等于把过去只有中美俄这种大国才能玩得起的高端游戏,门槛给拉低了,让韩国、日本、以色列这些中等国家也能上桌了。
当然,自己有了望远镜,不代表就能跟美国的哈勃比。美国侦察卫星的分辨率能到0.1米以下,夸张点说,能看清地面报纸的标题。韩国这一米的精度,看个坦克、导弹车还行,想看清更多细节就难了。而且,美国的卫星网是全球覆盖,韩国这五颗,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家门口。从数据处理到情报分析,美国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韩国还是个刚入门的新手,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可不管怎么说,从完全依赖到部分自主,这本身就是一步关键的棋。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追赶,更是地缘政治心态上的巨大变化。当大家都开始拥有自己的眼睛时,牌桌上的猜忌和误判,或许会变得更多。半岛上空的这场技术竞赛,看来才刚刚开始。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最大配资官网-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