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召开
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派驻
科左后旗塔奔诺义德嘎查(五官村)
原驻村第一书记的李广磊荣获
“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是本次表彰中唯一获此荣誉的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
李广磊表示
将把该奖项的奖金捐赠给五官村
作为孩子们的“筑梦”奖学金
激励他们自强不息、成长成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驻村书记李广磊
三年扎根在嘎查
真心实意干实事
整治河道、修建桥梁、提高收成......
用一件件实事暖了民心
让嘎查村“旧貌换新颜”
“降服”涝洼地,荒原变良园
2022年
李广磊从石大出发
跨越1300公里
扎进北疆牧区
在五官村中
99%村民是蒙古族
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玉米地
近年却因降雨遭了殃

农村河道整治
“根子在沟渠!”
李广磊沉下身子、吃住在村
经过摸底发现
边疆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沟渠淤堵严重
经过请教当地多位农田专家后
他决定清淤挖渠

河道清淤项目
在2023年
他争取了35万帮扶资金
修建26公里水渠和22处涵管
覆盖4000亩易涝地
现在这些农田每亩增收300元
全村增收120万+
在2024年乘胜追击
清淤修渠38公里和30余处涵管
覆盖剩余6000亩易涝地
全村万亩农田
从此“旱能浇、涝能排”
“攻坚”行路难,架起连心桥
解决了“地涝”
李广磊又把目光
投向“行路难”
嘎查主干道上
几处积水路段雨季曾泥泞不堪
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出行难题
李广磊还争取定点帮扶资金100多万元
实施了“小桥工程”
为村里修建了7座各式桥梁
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也为区域排水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家亲切地称其为石油大学“连心桥”

村民驾驶着满载着饲料的车驶过”爱心桥“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
实实在在的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耕地的粮食收成
增加村民的收入”
李广磊的话语朴实有力
科技来赋能,向土地要收益
打牢农田基础设施后
李广磊又开始琢磨
如何向科技要效益
针对村里土地易涝易旱和沙化的问题
他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田原宇教授的
腐植酸土壤改良技术
选取村里的50亩玉米种植试验

李广磊查看玉米收成
同时
他还积极外出取经
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浅埋滴灌技术”
选取200亩耕地先行先试

李广磊与村民推广玉米种植“浅埋滴灌技术”
他还四处奔走
为村里争取到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友企业捐赠的
3吨畜禽粪便发酵剂
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
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
塑形铸魂,灌溉“文明花”
乡村振兴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李广磊在为村民改善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的同时
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2023年
一座崭新的“同心文化广场”在嘎查落成
广场上建有塑胶篮球场、演出舞台等设施
成为了村民们
“想来、爱来、常来”的人气聚集地

同心文化广场
村民白虎曾因车祸致残
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李广磊多次家访暖心鼓励
为其妻子红梅争取到村内公益岗位
牵线石大教职工对其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
如今
这个家庭发生了大变化
还荣膺科左后旗“文明家庭”
通辽市“最美残疾人家庭”等称号

村民荣膺通辽市“最美残疾人家庭”等称号
在李广磊的鼓励下
红梅还组织成立了舞蹈队
在劳动之余和节假日开展各类演出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村民成立的舞蹈队
筑梦求学之路,点亮“未来星”
作为高校选派的帮扶干部
李广磊深知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他积极联系石大师生捐款
在村里设立“筑梦”高考奖学金
先后两年为17名学生发放了2万元奖金

学生获得“筑梦”高考奖学金
他还组织全村60名学生
赴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研学
让孩子们感受大学氛围
增强学习动力

组织学生参观研学
每年暑期
李广磊都要联系学校的师生实践队
和石大研究生支教团到村
开展支教助学、图书捐赠
科普宣传等活动
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

李广磊与石大师生实践队合影
“孩子们走出沙坨子
到大城市重点高校研学
作为家长我们从心底感谢!”
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学的学生
乌日尼乐的家长在村民群里写道
心手相牵,从“外来户”到“自家人”
李广磊刚到村里时
很多村民是观望的
觉得他不一定能适应农牧区生活
但他很快通过实际行动
赢得了农牧民的信任与夸赞
五官村也取得跨越式发展
获评“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五官村获评“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4年初
当得知他挂职两年期满即将离开
村民们非常不舍
集体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挽留信
“我们希望李书记多留在村里一段时间!”
学校研究后让他延长驻村工作一年

村民为李广磊(右三)赠送锦旗
如今的五官村
发展蒸蒸日上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今年83岁了
现在的生活真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和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子发展越来越好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说道

从黄海之滨,到北疆草原
1300公里
书写的是石大人的担当
渠桥畅通、科技落地
乡风文明、学子圆梦
......
李广磊用脚步丈量
用汗水浇灌
在驻村帮扶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让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越画越大、越画越美

点击观看通辽新闻联播报道李广磊的事迹(视频11分37秒处)
来源:新青年融媒工作室
图片:王大勇 部分来自于受访者
文字:王大勇 曾梦涵
编辑:曾梦涵 张玲畅
责编:杜文倩
审核:徐永涛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最大配资官网-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