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研究部署;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更是再次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海洋经济成为近期的热点议题。
目光聚焦南海之滨。致力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近年来接连出台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相关的发展规划,打造全国“深蓝样板”。
而作为深圳东部的滨海城区,盐田何以“挑大梁”?面对国家战略,盐田未来的发力点又在哪?
毗邻港澳,面向南海,坐拥249.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2公里海岸线,拥有大梅沙海滨公园、小梅沙海滨乐园度假村等山海特色休闲旅游资源……在深圳的诸多滨海城区中,盐田的区位优势数一数二。
基于已有的禀赋优势,盐田近年来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上下足了功夫,成效显著。
2022年年初,区政府“一号文”《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印发。“核心区”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了盐田要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勇担“C位”。
其中,保税燃料加注,成为盐田核心区建设的重头戏。
坐拥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集装箱码头,盐田抢抓全球船舶能源改革先机,聚焦中央“在便利通关、燃料加注结算等方面支持深圳盐田港加大探索力度”的工作部署,2025年上半年LNG加注量达3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0%。
政府对海洋产业的支持与牵引作用,也带动了更多知名企业落地盐田,挖掘“海洋大生意”。
目前,盐田拥有涉海企业超1500家,占全市涉海企业总数约8.1%。其中包含16家涉海龙头企业和48家涉海重点环节企业,包括盐田港集团、盐田国际等一批航运物流领军企业,中石化、中石油等一批海上能源标志企业,华大基因、华大海洋等海洋生命健康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也正在为盐田全方位扩大内需提供新的空间,其本身更是巨大的消费场景。
近些年,盐田多个重大文旅项目焕新亮相,小梅沙度假村海滨乐园、美高梅酒店、海洋世界等旅游新地标于去年“五一”“十一”顺利开业,去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排名全省最热门景区首位。
何以再造 “海上新盐田”?尽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客观地认识到,面对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建设目标,盐田海洋经济仍有一定发展差距。
就以保税燃料加注为例,盐田港保税燃料的供应和港口吞吐规模仍不匹配。数据显示,盐田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标箱,而国际船舶保税LNG和保税燃油合计加注量不足百万。而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加坡,其港口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4000万标箱,船用燃料加注超过5000万吨。
再比如船舶融资、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相较于前海等海洋经济聚集区,盐田的规模、产业集聚程度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今年的盐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坚定不移深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被列为了全年九大工作的首位。如此的谋篇布局,也代表着党委政府层面,对海洋经济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
对标新加坡、鹿特丹,剑指国际保税燃料加注中心,盐田已经有所布局:盐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盐田港将试点开展锚地加注服务,重点为大型油轮和待泊的大型集装箱船提供便利;同时,还将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实施夜间船舶靠离泊作业的可能性,延长有效作业时间窗口,提升加注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提速:当下盐田港东港区码头主体轮廓初步成型,港区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1号、2号泊位码头主体施工已完成、泊位配套大型自动化装卸设备完成调试,预计2025年底3个泊位码头水工全面竣工。
再比如着眼于高端航运服务业,盐田也定下了全年“KPI”:盐田将打造以金枪鱼、红酒、冻肉、水果等特色进口商品为核心的国际冷链贸易集散区,探索在海南自贸港等地设立高品质消费品前置仓;今年计划新引进落地全球前20船公司、航运企业机构10家以上,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总部经济集聚区。
而聚焦盐田的传统优势产业——滨海旅游,更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曾表示,当下深圳海洋消费的纵深场景,如消费级深潜器的产销用体系目前几乎空白;游艇自由行在综合税率和停泊时间方面仍面临不少制约。
对于海洋资源丰富的盐田而言,这既是短板,亦是空间。值得期待的是,伴随着深圳与港澳游艇通关一体化政策的探索试行,更高值的消费场景有望在盐田打开。
长久以来,海洋是盐田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如今的盐田,正在要吹响经略海洋的冲锋号,发出向海图强的最强音,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勇挑重担、全力打造“海上新盐田”!
南方+记者 徐烜和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最大配资官网-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