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不用读四年了?
近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宣布调整本科学制,部分专业试行“3+X”弹性学制,学生最快三年即可毕业。
有人说,这标志着中国高校正式迈入“本科三年制时代”。
那么,多出来的这一年用来干嘛?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年意味着能够更早地走入社会。毕竟“早毕业一年,意味着多一年的工作经验,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能占据优势。”
还有人说,多出来的一年可以用来“本升专”,先上本科再大专,offer收到手发酸。
确实,这几年,随着学历贬值、就业压力的增加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
而职校的就业也确实很香,没毕业即就业、被各家企业疯抢、甚至开出高薪来吸引专科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这也就不奇怪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挤进专科生的赛道,只为“学一门技能”了。
毕竟,前有985高校毕业生面试某企业,以“工作经验不符”被拒之门外;
后有中专出身的脱口秀演员小奇在节目里说“水硕焦虑没工作,中专生做帝王斗苍天”,如今的专科生拥有比我们想象中更广阔的天地。
本科生“回炉”读职校,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当本科开始3年制,当学历越来越贬值,当高薪技术缺口以千万计:
那些本科毕业后去读职校的同学,都经历了什么?这一选择对他们而言,究竟是高开低走,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深造?
1
别人专升本,他们本升专
当本科同学都在考研、考公、找工作,他们转身去学技术:
他们有因为兴趣爱好的,有想换个职业赛道的,但共识都是最起码“一技在手,工作不愁”,就业考虑是保底。
娄宇就是反向操作的一员,身为一名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建筑行业不景气,班里30名同学,如今真正干建筑的也就三四个人。
毕业半年后,他萌生了去职校学汽修的想法,反正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不如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娄宇一直对改装车辆感兴趣。
白天实际操作练技能,晚间自习刷题、写作业、学理论,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不同于找工作无果的娄宇,雪桃是人人眼中羡慕的央企职员,单位待遇不错,发展潜力也大,可是既定的工作模式让雪桃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于是,她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辞职,去技校学烹饪。
两年的学习下来,雪桃获得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二级厨师、行政总厨、营养师等技能类证书,满满一摞证书让她觉得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技校毕业后,雪桃在上海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潜心学习了一年,从帮厨到主厨,一步一脚印,现如今雪桃已经自己当老板,拥有三家自己的餐厅了。
别小看从本科到职校“回炉”这一选择,本科生想来挤一挤,还是反向天花板呢。
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刘志文曾分享,以航空公司举例,目前有部分航司已和职校建立合作关系,从职业学校里培养空乘,学生一毕业即能上岗。
“以往普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要进到这个(空乘)行业反而就变得困难了,这就是反向天花板。”
而且,地铁服务业、制造业、基建产业、甚至警察等行业如今也有了对应的职业教育机构。
据悉,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就要达到近3000万人。
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
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进步,专科的教学也在更新,很多专科院校的办学不亚于本科院校。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更显露出“专科比本科吃香”的趋势,一些国企早早就到学校来‘预定’毕业生,优秀的毕业生很抢手。
随着“本升专”的兴起,“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开始淡化:职业院校毕业并不一定低人一等。
基于此,本科生“回炉”上职校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00后在新农人、去非洲、养老院等另类就业后,开启另一种另辟蹊径的、受传统观念束缚,选择更实用路径的就业和求职新方式。
2
比起另类深造,更害怕高开低走?
如果单从就业角度来看,从职业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
不过,学历依然是迈入职场的关键。不论是大厂招聘,还是央企国企面试,本科只能说是起步条件。
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上升空间等与期待值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修电缆的播本生小刘有个好朋友今年专科毕业,他也报考了小刘的单位,可是还没等面试就被刷掉了,原因是“专科生”的学历让他与“国企”失之交臂;尽管小刘的朋友在学校里学的就是电缆维修,但是没有本科学历似乎局限了他的发展。
即便有很多“深造”的例子,但对高开低走的害怕,还是让很多毕业生难以摆脱学历的束缚。
最近高考冲刺阶段,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她第一年的复读成绩虽然刚刚擦边过民办本科线,但其实想要被录取,概率也不是很大,很大程度会滑档。
身边的长辈都劝她去上专科,她哭着喊着说:“我就是没学上,也不上专科。”
因为她害怕,害怕以后的自己谈及学历,仍旧摆脱不掉第一学历是专科的阴影。
在很多学生眼中,宁可选择一个本科的冷门专业,也不会选择专科的热门专业,毕竟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学历鸿沟。
虽然往年两会也提到,我国将持续扩大专升本范围,并进一步增加参加专升本的“双一流”高校;
虽然企业一直在反映,需要高素质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学术型大学的本科生不一定能够胜任,高质量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他们现阶段最需要的;
但在未来面前,这些还是雾里看花,让人难以看见未来的灿烂。
3
被高等教育吸引走光环的职业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60%,即便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学生比例已经如此之高,但少有人知的是,仍然有大约40%的学生,走上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学习路径。
我们被高等教育吸引走了目光,却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光环。
据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赵志群教授分享:
在本世纪初,我国的人才结构处于三角形,也就是高学历属于少数群体。而职业教育承担的责任是平衡人才结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三角形的人才结构无法支撑起社会所需的创新和发展需求。所以,在人才结构上需要做出调整,即用“橄榄形”的人才结构取代原来的三角形结构。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扮演的角色就是培养那个“橄榄”中部的比例占据人才大多数的人员。
中华职教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梦军也提到: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产业工人。可是,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还有很大的缺口。
所以,我国正在持续推进专升本扩招,不仅是为了分流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
而当教育系统、人才结构趋于完善,无论专升本还是本降专,任一群体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基于此,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仍然需要改进,一方面,应该扭转把职业教育作为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教育的传统认识;
要让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平等,应该允许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的综合性院校完善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也要允许高中毕业生自主选择参加普通高考、职教高考。
如此,初中毕业生在选择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与技职课程时,会出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简单根据自己的分数高低,由此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等、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调整高中办学战略,大力推进将普通高中文化课程与中职教育技职课程融为一体的综合高中建设,缓解社会和家长存在的中考分流焦虑。
如此,专升本、本升专也好,才不是上与下的动作,而是两个平行的人生道路,前方都是一片有树和风的绿色原野。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红星评论:本科生“回炉”读职校,高校如何体察社会脉动?
[2]新周刊:被误解的职业教育:就业率超九成,招生人数增长近3%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最大配资官网-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